正文
[原创]发泡橡胶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2010-10-19 17:10:36)
标签:
1. 发泡孔不足
原因:(1)发泡剂质量问题;
(2)胶料可塑度过低;
(3)混炼温度过高,发泡剂早期分解;
(4)胶料停放时间过长或停放温度过高,部分发泡剂挥发或分解;
(5)胶料硫化速度过快;
(6)压力过高,超过发泡剂发生气体所形成的内压,造成发泡孔不足;
对策:(1)检查发泡剂是否在有限期限内,是否合格;
(2)检查胶料可塑度是否符合标准,可塑度过低应补充混炼,增大可塑度以利于发孔;
(3)检查密炼机卸料温度是否过高,辊温是否太高,胶料是否焦烧。一些因混炼温度过高的胶料可以少量掺和处理或添加发泡剂重工;
(4)停放时间过长胶料应返炼进行补充加工;
(5)配方调整,检查硫化剂的临界温度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是否接近,并相互协调,使硫化速度与发泡速度相配合;
(6)调整机台压力。
2. 填充模不足橡胶
原因:(1)用胶量不足;
(2)模具光洁度不够或模具使用过久未清洁,胶料流动受到阻力;
(3)模腔构造复杂与胶料流动性不相配合,发孔后往往不能填充模具顶端,形成缺陷;
(4)模腔内死角处的空气排不出去,使胶料填充不满模腔,导致边缘缺胶; - 中国橡胶网,橡胶人才网,橡胶价格,橡胶技术咨询,塑料与弹性体,橡胶配方网,橡胶论坛,橡胶培训,最好的橡胶网!8 [9 J5 {% p$ h* x, b
对策: (1)逐条称量,保证胶料重量;
(2)提高胶料的流动性;
(3)修改模具,合理设计排气孔,分模构造等。
3. 发泡孔不均匀(过大或过小)
发泡孔过大,产品的硬度、密度不合标准,闭孔会变成联孔,微孔变成小孔,某些部分发生塌陷或某些部分发不起来。
原因:(1)发泡剂结团或粒子过粗;
(2)混炼不均匀;
(3)配合剂含水量过高,胶料中混有空气或杂质;
(4)硫化不足,出模后继续发孔;
对策:(1)检查发泡剂,如有结团现象应过筛,粒子粗则应粉碎,充分混炼(或薄通)使之分散均匀;
(2)配合剂水分过高应干燥后使用,除去胶料中的空气或杂质,使之充分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