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荐]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如称“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2011-01-17 12:51:29)
标签:成就 评价 获得 终身 获奖者 奖项 课题 诺奖
转自:熊丙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90岁;王振义,86岁。这两位老人站上最高领奖台,他们的科学成就和为人得到公认。媒体在报道师昌绪院士时,突出了一个细节,“退休后坚持上班三十年”;在报道王振义院士时,描写了他从巅峰时退下来提携陈竺、“一门三院士”的美谈。(新京报1月15日)可以说,这是对两位老先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全面评价,而非仅针对他们获得的某项重大成果颁奖。回顾以往16位获奖者的情况,也是如此。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2000年设立以来,媒体就将其称为“中国的诺贝尔奖”,因此,公众也常以诺奖的评选来审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发现,获得“中国诺奖”的,全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而获得诺奖的,很多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不少青年人面孔。比如,李政道31岁、杨振宁35岁便获得诺贝尔奖。这也成为每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后的一个话题。
从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设立意图看,确实有打造“中国诺奖”的那么点意思。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最高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为500万元,50万元由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做科学研究经费。
但从实际评选结果看,最高科学技术奖更像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评选针对一个人的全部科学技术成就,而非像诺奖般完全针对某项重大科研成果,所以18位获奖者中80岁以上的达13位,没有一位60岁以下的获奖者;奖励金额达500万,其中450万鼓励课题研究,但从18位获奖者的平均年龄高达80.83岁看,他们早已经超过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期。对此,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和本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都有切身体会。王选在50多岁时,就断然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青年科学家,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氛围和环境,帮助他们尽快登上自己的创新高峰。他对记者说,“今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俊。” 王振义说,人生就是个抛物线,任何人都有上升、高达高峰和下降的阶段,“当你的工作在顶峰的时候,你就要考虑下来。”
评选针对一个人的全部科学技术成就,还是针对某项重大科研成果,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客观上说,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字面理解,这两者有些模糊不清,既有针对重大成果的用意,又有考虑终身成就的意味。可能给人的误会是,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是要论资排辈的。以笔者之见,这有必要清晰,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激励、导向作用。目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更名为“国家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或更合适(这类似于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奖励那些德高望重、取得突出学术贡献的科学家。——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诺贝尔奖侧重于奖励学者在单一的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而我国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则侧重于候选人一生为科学技术发展所做的贡献。(法制日报1月16日)既然如此,何不以“终身成就”之名呢?
至于如果要奖励重大科研成果,目前已有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奖项太多,每年几百项之多,而且带有很强行政评价色彩,导致学术界跑奖、要奖现象日益增多,一些学术研究甚至还未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就被包装去报奖,一些学者的学术活动就是,“申请课题、立项、包装成果、以成果去报奖;再以获奖去申请课题、获得学术头衔、再包装成果、再报奖、再以奖励去获得更多的课题与更高的头衔……”,于是,大家所见的是,学者们谈论的都是课题、论文、成果、获奖,我国教育界、学术界课题越来越多、论文越来越多、奖项越来越多,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却寥寥。对于这些奖项,很有精简的必要,如果要打造“中国诺奖”,可对接诺贝尔奖,取消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每年只设少数几项真正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审。这实质也是学术管理去行政化,将学术评价由政府评价,转向专业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的重要方面。
这样一来,“国家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作为综合性奖励,表彰那些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大多为70岁、80岁的老者,公众就可理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则按照诺奖模式,每年只奖励几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他们中出现30岁、40岁的获奖者,也就不奇怪。如此,奖励导向明确,而奖项大幅精简,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或能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