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e的博客空间

全部贴列表

俄美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它可能就是科学家一直寻找的第117号元素(ununseptium),这将填补目前已被发现的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缺失的“一环”。相关研究论文将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刊发。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尤里?奥加涅相为学术带头人的国际科研小组,使用该研究所的粒子回旋加速器,用由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钙48原子,轰击含 ...
回复(0) | 点击(1260)| 发表于 2010-04-09 15:01: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10年度中日韩A3前瞻计划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研究项目”集中征集期间共收到14项申请。基金委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征集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结果予以公布:受理申请项目共14项;不予受理申请项目共0项。受理项目清单如下: 基金委公布2 ...
回复(0) | 点击(1777)| 发表于 2010-04-06 13:21:08

如果说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波义耳时代开始的,那么到了19世纪已有200 多年历史。那时,人们已经能够把化学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大门类。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不断向微观领域深入,促使化学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其显著标志就是,各种化学分支学科如雨后春笋,相继诞生,例如高分子化学、核化学、现代结构化学、生物化学以及理论有机化学等。 ...
回复(1) | 点击(2138)| 发表于 2010-04-06 13:16:54

转来分享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是科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
回复(0) | 点击(856)| 发表于 2010-03-29 13:53:48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当其暴露在紫外(UV)线下时,能够几乎在瞬间从透明变为深蓝色,而一旦避开紫外线,这种材料的颜色又能够迅速复原为透明。这是一类被称为光致变色材料的新成果,它能够在光学数据储存以及超酷太阳眼镜加工上发挥重要作用。十多年前,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的化学工程师Jiro Abe和同事便开始研究光致变色材料——特别是一种源自名为hexaarylbiimidazole(HABI) ...
回复(0) | 点击(914)| 发表于 2010-02-09 17:05:10

《化学与工程新闻》(C&EN)近日刊登文章——《中国上升》(China Ascendant),文章描述了中国在化学专利申请和发表方面的令人吃惊的增长,这些成果可能为从制药到微芯片的世界市场带来新的和创新性质的产品。《化学与工程新闻》的资深编辑Sophie L. Rovner报告说,中国在2009年成为了年发表化学专利申请数量的世界第一。中国在2009年发表了6.7万个专利申请,相 ...
回复(0) | 点击(758)| 发表于 2010-02-09 17:03:29

从其他地方看到的,感觉超级不可思议,我们吃的东西竟然为化学品的参合,提醒各位注意了炎炎夏日,遍布大街小巷的珍珠奶茶店生意异常红火。然而有些色香味俱全的珍珠奶茶事实上只是用几种粉末勾兑而成,奶精、塑料、芒硝和工业氯化镁等化学品竟是部分珍珠奶茶的主打原料。一袋袋净重50公斤的奶精价格从20多元至400多元不等,每袋奶精可以冲兑至少400杯奶茶。详细报道:[URL=www.chem ...
回复(0) | 点击(870)| 发表于 2010-02-03 16:00:21

《晶体学报》(Acta Crystallographica)近日发布社论通告,通过检测程序发现,至少有70篇发表在《晶体学报》C分卷或E分卷上的晶体结构报告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这些报告的作者在2006年至2008年间仅凭修改一套原始强度数据而发表系列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已被撤销,但社论表示,调查仍在继续,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最初发现的伪造结构出自两个研究小组。通讯作者是H. Zhong ...
回复(2) | 点击(1420)| 发表于 2009-12-29 14:20:22

从别处看来的一个做有机的人的经验之谈,感觉挺真实的,大家看看吧一位有机所博士的实验操作经验.doc ...
回复(0) | 点击(751)| 发表于 2009-12-29 14:15:21

科学家创造出世界首个分子晶体管分子计算机进入实际应用仍需几十年美国耶鲁大学网站12月23日报道称,一个由耶鲁大学和韩国光州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用单个苯分子成功创造出世界上首个分子晶体管。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 该研究小组称,附着在黄金触点上的苯分子能够产生和硅晶体管一样的作用。利用通过触点施加在苯分子上的电压,可以操纵该分子的不同能态;通过对能态 ...
回复(0) | 点击(760)| 发表于 2009-12-25 1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