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hu的博客空间

全部贴列表

但是我不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全溶于水中,应该不会,因为碳酸是弱酸,有一定得离解常数,所以瓶中气体体积的减少不能确定完全就是氧气的体积。
回复(5) | 点击(3276)| 发表于 2009-05-29 12:11:43

呵呵,楼主的问题很有趣!首先,玻璃瓶抽出空气就会形成真空体系,听说有可以抽真空的设备,具体是什么就不知道了.第二个问题,水会涌进瓶中,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消耗瓶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碳酸,使瓶内气体减小,从而使瓶内压力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瓶中。以上是我的分析,楼主可以做实验验证下。 ...
回复(5) | 点击(3276)| 发表于 2009-05-29 12:11:43

至于氧气跑哪这个问题,应该用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解释,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
回复(5) | 点击(3276)| 发表于 2009-05-29 12:11:43

发表一些我的看法。我觉得或许是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关。碳酸钠在水中有一定得溶解度,如果超出范围,应该有部分不溶于水。而且,粉末状的物质要让他溶于水,不加搅拌,肯定有一些会漂在水面。楼主可以试试 ...
回复(10) | 点击(17957)| 发表于 2009-05-26 17:49:50

路过,学习一下
回复(10) | 点击(17957)| 发表于 2009-05-26 17:49:50

如果是“粒粒氧”与水反应,还可能是其他物质。因为“粒粒氧”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我不知道所谓的“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具体是什么物质。
回复(10) | 点击(17957)| 发表于 2009-05-26 17:49:50

还原机理都是生成复盐结构,前者能还原酯而后者不能还原,是因为还原能力不同,LiAlH4的还原能力强于NaBH4。楼主不要陷进去出不来了!
回复(8) | 点击(15405)| 发表于 2009-05-16 13:49:54

固定液的选择——相似性原则被分离物质 固定液 主要作用力 出峰顺序非极性 非极性 色散力 按沸点顺序,沸点低者先出柱。相同沸点的极性组分先出。中等极性 中等极性 诱导力和色散力 按沸点顺序。相同沸点的极性组分后出柱。极性 极性 静电力 按极性顺序出柱。非极性组分先出柱。能形成氢键的试样 氢键型 ...
回复(17) | 点击(11595)| 发表于 2009-03-16 21:29:41

如果楼主的实验可以按照这个判断,是不是就是叔丁基溴先出峰?叔丁基溴 沸点: 73.25叔丁醇 沸点: 82.5
回复(17) | 点击(11595)| 发表于 2009-03-16 21:29:41

谁能解释一下,在那种条件下,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判断化合物的出峰顺序?
回复(17) | 点击(11595)| 发表于 2009-03-16 21: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