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禁止使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还世界一个绿色的生存环境!
回复(5) | 点击(1911)| 发表于 2009-05-31 16:19:21
但是我不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全溶于水中,应该不会,因为碳酸是弱酸,有一定得离解常数,所以瓶中气体体积的减少不能确定完全就是氧气的体积。
回复(5) | 点击(3276)| 发表于 2009-05-29 12:11:43
呵呵,楼主的问题很有趣!首先,玻璃瓶抽出空气就会形成真空体系,听说有可以抽真空的设备,具体是什么就不知道了.第二个问题,水会涌进瓶中,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消耗瓶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碳酸,使瓶内气体减小,从而使瓶内压力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瓶中。以上是我的分析,楼主可以做实验验证下。 ...
回复(5) | 点击(3276)| 发表于 2009-05-29 12:11:43
至于氧气跑哪这个问题,应该用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解释,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
回复(5) | 点击(3276)| 发表于 2009-05-29 12:11:43
发表一些我的看法。我觉得或许是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关。碳酸钠在水中有一定得溶解度,如果超出范围,应该有部分不溶于水。而且,粉末状的物质要让他溶于水,不加搅拌,肯定有一些会漂在水面。楼主可以试试 ...
回复(10) | 点击(17957)| 发表于 2009-05-26 17:49:50
路过,学习一下
回复(10) | 点击(17957)| 发表于 2009-05-26 17:49:50
如果是“粒粒氧”与水反应,还可能是其他物质。因为“粒粒氧”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我不知道所谓的“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具体是什么物质。
回复(10) | 点击(17957)| 发表于 2009-05-26 17:49:50
“可燃冰”是燃料库亦可成“炸药桶” 2004年1月15日,来自多个国家的考察人员在俄罗斯萨哈林岛东北部近海海底发现一处绵延几百公里的“可燃冰”矿床。 参与这个国际合作项目的俄罗斯、日本、德国、韩国等国的考察人员使用侧向扫描声纳对海底进行勘测,确定了矿床的位置。他们还通过钻探,采集到海底沉积物,并确认其中含有“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 ...
回复(6) | 点击(2328)| 发表于 2009-05-26 16:14:09
还原机理都是生成复盐结构,前者能还原酯而后者不能还原,是因为还原能力不同,LiAlH4的还原能力强于NaBH4。楼主不要陷进去出不来了!
回复(8) | 点击(15405)| 发表于 2009-05-16 13:49:54
平衡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乙腈/水中的。请一定确保您所使用的流动相和乙腈/水互溶。由于色谱柱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干掉,因此在用流动相分析样品之前,应使用10-20倍柱体积的甲醇或乙腈平衡色谱柱;如果您所使用的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应注意用纯水"过渡"。硅胶柱或极性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正庚烷中的。如果该色谱 ...
回复(3) | 点击(1661)| 发表于 2009-05-14 16: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