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yan的博客空间

回帖列表

“有毒物质报道有误?”业内人士也对目前媒体报道中所列的有毒物质存在疑问。“1,4-二氧杂环乙烷”在现行国家《化妆品卫生规范》所列1200多种禁用组分,73种限用组分和56种限用防腐剂中均未提及。很多媒体报道指出,“1,4-二氧杂环乙烷”就是有毒物质“二恶烷”。但查询国家《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禁用组分第441项,即“二恶烷”,但中文名为“1,4-二氧杂环己 ...
回复(6) | 点击(2332)| 发表于 2009-03-19 16:11:24

专家质疑:甲醛、二恶烷不排除由原料带来在企业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日常抽检中,对上述两项有毒物质是能否有效监管和控制的呢?强生表示,该公司本身日常都有检测产品里面是否含有这两个项目,甲醛和二恶烷是由产品成分所带来的副产品,是属于工艺流程的必要。有专家对上述两样物质的存含量质疑。全国化妆品质量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齐昆鹏告诉记者,质检部门在产品抽查时不会抽查上述两个项目, ...
回复(6) | 点击(2332)| 发表于 2009-03-19 16:11:24

最近在国内发生的强生风波,再度引爆中国消费者的“不安全感”。昨天,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站出来安抚民众,宣称“在化妆品成品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一般要求,即在正常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解释,根据资料,二恶烷是一种在生产某些表面活性剂(如清洁剂、起泡剂、乳化剂)和某 ...
回复(6) | 点击(2332)| 发表于 2009-03-19 16:11:24

图谱解析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红外、核磁及质谱有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特别是复杂化合物的图谱解析更是这样。 核磁图谱的解析可以先利用ChemNMR, C13 Module for ChemWindow, gNMR等软件对目标化合物的化学位移进行估算或作出模拟谱,用以协助对该化合物图谱的指认。ChemNMR为ChemDraw Ultra版本的一个插件,可以用来估算大多数有机物的1 ...
回复(8) | 点击(7416)| 发表于 2009-03-04 11:34:39

Gaussian在量子化学界非常有名,支持常用半经验方法、从头计算法及密度泛函理论,其用户界面不够友好。但可以在Chem3D加入CS Gaussian Client插件后简化用户的操作。其站点在http://www.gaussianinc.com/。Jaguar为Schrodinger公司给使用工作站(如SGI, HP, DEC)及LINUX操作系统的PC所设计的从头计算及密度泛函计算程序, ...
回复(8) | 点击(7416)| 发表于 2009-03-04 11:34:39

前面已经介绍了ChemDraw的ultra版本包括了有机物的IUPAC命名功能,那是因为其中包括了一个Beilstein公司的AutoNom 2.0命名软件;实际上,今年该公司推出了AutoNom 4.0版,其功能更强大,除了给出IUPAC名称外,还给出CAS名称,更增加了对立体化学的支持。该软件的演示版可以在http://www.beilstein.com/站点下载。量子化学计算 ...
回复(8) | 点击(7416)| 发表于 2009-03-04 11:34:39

xuexi xuexi
回复(2) | 点击(1610)| 发表于 2009-02-02 09:17:57

13、中性胶下垂现象是什么原因? 答:主要是胶的触变性不好,下垂度不合格,感觉胶太稀。 14、为何同一等级的胶浆,杂色胶会比透明多粒状? 答:此现象一般多出现于国产胶中,因杂色胶比透明胶要多加颜料,多一个工序就多了一个出粒状的可能,混合如不均匀,便会出现粒状物。 15、为何有的进口高档次的硅酮酸性胶和一部分铝塑板、不锈钢、铝合金的粘接效果不好,国产胶反而粘得很牢固? 答:因为 ...
回复(5) | 点击(1764)| 发表于 2009-01-15 13:59:37

18、酸性胶打在不锈钢门上,打上去几分钟后,有时表面会起泡,为什么会有此现象? 答:本身酸性胶与不锈钢的相溶性不算好,一般不建议在不锈钢上使用酸性胶。起泡的原因主要是不锈钢的质量问题,有些不锈钢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使不锈钢含杂质比较多,而酸性胶的PH值低,酸性较强,酸性物质会与这种不锈钢发生反应,所以放出气泡。19、有些国产胶打在玻璃上,7天仍未干胶,什么原因? 答:这种情形多数在天 ...
回复(5) | 点击(1764)| 发表于 2009-01-15 13:59:37

22、为什么夏天有的中性胶打在混凝土和金属窗框的结合部位固化后会出现很多气泡,而有的又不会?是不是质量的问题?为什么以前没有类似现象出现? 答:很多品牌的中性胶都有过类似现象出现,经认真检测和反复实验确认并不是胶的质量问题。因为中性胶有醇型和酮肟型两种,而醇型胶在固化过程中所含的甲醇会释放出气体(甲醇在50℃左右开始挥发),特别遇到太阳直射或高温反应更强烈。另外混凝土和金属窗框是很难透气的, ...
回复(5) | 点击(1764)| 发表于 2009-01-15 13:59:37